为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,助力大家应对成长压力,5月7日党委学生工作部·学生处·武装部联合校图书馆开展“书香润心 赋能青春”读书会活动。
本次读书会选定了广受好评的心理学普及读物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作为核心研读材料,由学前师范学院王晓梅老师带领参与读书会的同学该书的故事主线、核心命题及书中金句进行解读。
参与读书会的同学对阅读的心理书籍进行了分享:
李奕帆:
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齐思钧的《喂,你好吗》。这本书记录了一个“情绪失控者”的内心探索之旅。作者以坦诚的态度、真挚的语言,记录下了他与消极情绪抗争的无数瞬间——崩溃时的痛苦、低谷期的怀疑,以及一点点找回自己,实现自洽的过程。在书中,你会看到许多自己的“影子”:被工作击垮的时刻、失眠夜里的挣扎、他人评价带来的压力、原生家庭徘徊不去的阴影………但更重要的是,我从这本书里找到纾解这一切的办法——也即如何从“我不够好”的情绪深渊爬上来,和那个脆弱又强大的自己达成和解。成长的过程,就是不断求知,不断探索,拥抱世界的过程。
张启瑞喆:
今天我分享的书籍是《正常人》她是爱尔兰作家萨莉鲁尼以敏锐的青年视角和社会观察聚焦21世纪初爱尔兰小镇青年的成长,探讨阶级、性别、情感与自我认同的交织。它不同以往的爱情故事,有轰轰烈烈的爱情叙事它反倒写的是情感里最细微的部分——羞耻、自卑、沉默、犹豫。《正常人》是写给这个时代年轻人的一封情书——它不会保证你怎样获得幸福,只会用细腻又坚韧的声音告诉你:就算处深沟一身锈,也可以斯人若彩虹,遇上方知有。
刘子晴:
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这本书里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苍鹭医生对蛤蟆说:“你能开始爱自己的时候,才能真正停止游戏。”这句话如一道闪电,击中了我的心——人生的剧本往往由自己书写。当蛤蟆认定“我一无是处”,他便无意识地用酗酒、逃避、自我贬低来印证这个预言;而当他学会用“成人自我状态”理性分析时,才发现:“痛苦的选择权,其实一直握在自己手中。

分享环节结束后,主持人向同学们分发提前准备好的书签制作材料。大家纷纷拿起画笔,将自己钟爱的书中金句工整地书写在书签上,再加上精心绘制的图案。没过多久,各具创意的书签便制作完成了。随后,同学们开始互相分享交流,欣赏彼此的作品,现场的气氛温馨而热烈。这些凝聚着个人巧思的书签,既是对经典书籍的致敬,更承载着大家美好的回忆。

本次读书会活动以书籍共读与互动交流为桥梁,搭建起温暖的心灵对话平台。期待在后续的读书会中,同学们能够在书本的引领下、在团体的滋养中,共同经历这段独特的心理成长之旅。
